三道灣鎮中心村:小小的集市 鄉愁記憶 煙火希望
“賣豆腐嘍!熱乎的豆腐!”“剛摘下的柿子,皮薄肉厚。”“頂花帶刺的黃瓜,新鮮好吃。”……
每到“二七”大集,三道灣鎮中心村的大街上便熱鬧非凡,熟悉的"集味”如期而至。一大早,村民或是推著小車、提著籃子,或是挎著布袋、挑著擔子,沿著熟悉的巷道走向集市。十里八村的鄉親們也紛至沓來,只為趕上一場屬于鄉村的“盛會”。

大集還沒開,村道兩旁的攤位便擺上了。從自家園子里摘下的新鮮蔬菜,到手工制作的豆腐、咸菜,再到熱氣騰騰的油炸糕,清香四溢的拌涼皮,琳瑯滿目,令人目不暇接。商販們一邊吆喝著招呼顧客,一邊熱情地介紹貨品,集市的熱鬧氣氛讓整個村莊都沸騰了起來。


對年長的村民來說,大集日不僅僅是采購的好日子,更是一段生活記憶的延續。村民劉鳳蘭是村老年協會會長,也是大集的忠實參與者。她說,幾十年來,從小姑娘到白發婆婆,大集始終在她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“趕集是件大事,能買菜、賣貨,還能碰見老熟人,聊幾句近況,比啥都親切。


"二七”大集的由來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。為了鼓勵農戶增收、激活農村經濟,三道灣鎮設立了“興農大集”,鼓勵村民將自家生產的農副產品帶到集市上售賣。起初只有三五個攤位,簡單的搭棚擺臺,隨著參與人數逐年增加,集市內容愈發豐富,慢慢發展成如今村莊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。不僅如此,這個鄉村集市還成為了鄉情傳遞與鄰里交流的重要平臺。對年輕人而言,趕大集或許只是一次短暫的逛街,但對村里的老人們而言,趕大集是生活的節奏,是情感的寄托。在集市的某個拐角,說不定就能偶遇多年未見的親友,交換一句問候,便是最真切的溫暖。

如今中心村的大集,不僅延續著經濟交流的功能,更承擔著傳承鄉村文化的使命。在這里,“趕大集”早已超越買賣本身,成為一代又一代村民心中揮之不去的鄉愁記憶。煙火升騰處,村莊的人情味悄然流淌。這個質樸的大集,正見證著中心村的變化,也映照著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溫情與力量。
初審:金洪石
復審:季芳旭
終審:王春榮
每到“二七”大集,三道灣鎮中心村的大街上便熱鬧非凡,熟悉的"集味”如期而至。一大早,村民或是推著小車、提著籃子,或是挎著布袋、挑著擔子,沿著熟悉的巷道走向集市。十里八村的鄉親們也紛至沓來,只為趕上一場屬于鄉村的“盛會”。






初審:金洪石
復審:季芳旭
終審:王春榮
微信 掃一掃 關注
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

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